有职网

罗永浩“最后的创业”全在AR赛道,AR/VR产业链3D内容环节薄弱

近日,知名企业家罗永浩正式公布其AR创业公司名称“细红线” (细红线)在直播间,并公开了新公司的招聘邮箱地址,称现阶段主要招聘产品经理和设计师。

罗永浩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他相信A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并表示无论如何,这都应该是他最后一次创业。对于VR,罗永浩认为其本质更像是游戏机而不是计算平台。

对于罗永浩进入AR赛道创业,某大型VR公司产品研发负责人曾在接受《中国经营报》采访时表示:“目前AR(增强现实)还没有世界上的成功品牌或标杆。我们很困惑(罗永浩)能做什么。”

自从虚拟世界概念流行以来,在虚拟世界浪潮的推动下,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领域也异常活跃,新闻不断。今年以来,除了罗永浩宣布进军AR行业外,扎克伯格一下子拿出了四款VR头显原型机,谷歌也宣布将于8月开始在公共场所测试其AR眼镜原型机。

可谓是你唱我上台,热闹极了。

业界一直有“VR和AR谁更能代表未来”的讨论。

那么,虚拟现实(VR)还是增强现实(AR),这两种技术未来哪个更有前景呢?

1。 关于 VR 和 AR 定义和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看VR和AR的定义。

VR: 虚拟现实 (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指利用计算机虚拟化一个三维空间,将体验者带入一个纯虚拟的环境中。沉浸式体验环境,与其他体感设备相结合,可以让体验者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

AR:增强现实(Augment Reality),简称AR,顾名思义,是基于将虚拟信息叠加在真实环境上,为真实环境补充信息,增强用户体验。与VR不同,用户在佩戴或使用AR设备时可以感受到周围的真实环境。

(VR体验)

简单来说,VR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以视觉和听觉为主的虚拟环境,可以实现人机交互,而AR则是将虚拟元素叠加在真实环境上,达到超越现实的感觉。经验。

VR给用户带来的体验是沉浸式的体验,需要一定程度的与现实的隔离,这也决定了它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中使用——室内或者室外的某些体验点。

AR通过在真实环境中添加虚拟元素来提高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它增强了现实性,适用领域更广,使用环境更丰富。无论在家还是外出,AR设备都可以佩戴使用。

(IKEA AR家具预览)

这就是VR和AR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方式的不同。

如果把VR眼镜比作电脑,那么AR眼镜就可以看作是手机。

二。 VR和AR哪个更有发展前景?

VR和AR的不同使用方式也决定了它们未来的发展趋势。

那么,未来VR和AR哪个更有发展前景呢?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 发展潜力:

通过VR设备,你可以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通过AR,你看到的是对现实世界的补充。 VR让人们有更多的想象空间,而AR则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场景。 AR不会影响人类的自然行为习惯,也不会使人与现实隔离,增加用户的使用成本。但由于核心技术尚未取得突破,所以并没有现在像VR那么流行。

2. 市场普及过程

从市场渗透率来看,AR会早于VR。首先,在接受方面,人们在现有环境中添加新的元素比接受全新的环境更容易;其次,从技术要求上来说,VR要达到理想的体验,技术成熟度要求会比AR高很多。

(AR试鞋)

3. 申请内容:

VR/AR生态链可分为硬件、内容、软件平台和服务三大领域。从VR/AR生态链内容来看,目前VR/AR应用内容缺口巨大。

VR之所以从2016年的爆发式增长中趋于稳定,是因为随着当时VR硬件设备的发展,3D内容并没有跟上硬件增长和普及的速度。

与VR一样,AR可以给人们生活的很多领域带来改变,但也需要海量、高精度内容的支撑。如果没有海量、高质量的3D内容,AR就很难大规模落地。

以家居行业为例。对于一家家居企业来说,每年在市场上销售的家居产品有数千种。如果用户在网上购买家具时能够将家具融入到自己的房间中并浏览效果,用户就可以根据实际的场景搭配效果更快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这样,用户做出购买决定的时间就会大大减少,用户购买到不满意的家居产品的概率也会降低。

3D+VR/AR,1:1真实还原,3D立体展示,打造的沉浸式体验,可以在产品展示、场景空间呈现等方面增加内容展示的趣味性、互动性和沉浸感,提高用户或访客的交互体验。

(AR在家看)

不过,前提是家居公司必须提前对产品进行3D建模。

传统的家居建模方案是使用3Dmax等设计软件进行纯手工建模。通过这种纯手工建模方法,通常需要2-3天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简单的物品模型。如果是复杂的工艺品,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对于传统家居企业来说,如果拥有上千种产品,想要制作AR内容,通过传统的手工建模可能无法在一年内完成。产品建模所需的时间是企业无法承受的。此外,单个产品的造型价格可达200​​至2000元不等,这对于一家拥有数千种产品的家居公司来说也非常高。

因此,VR/AR的普及,除了硬件本身需要克服的技术问题外, 在虚拟现实平台上生成高质量、低成本的3D内容的能力规模化、快速化也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积木易于搭建:使用 软硬件集成3D内容生成工具和服务,颠覆传统3D内容生产效率

基于目前VR/AR对3D内容生成的需求量大、内容质量要求高、内容生成速度快。积木一代从VR/AR内容领域出发,通过专注研发,探索出一种软硬件结合的快速建模方法,大大提高了扫描建模的效率;通过3D大数据服务平台,为众多商业企业提供快速建模工具、服务以及模型在线存储、展示和分发服务,帮助商业企业以极低的成本快速进入VR/AR营销领域。

使用 3D 扫描仪进行扫描建模

1。高精度 3D扫描仪+Ruler3D:实现 高效 3D建模

在3D扫描建模方面,Building Blocks基于非接触式3D扫描技术,采用自有的模型数据生产系统:扫描硬件+扫描预处理软件+模型数据处理软件,实现高产品精度三立体数字化采集与展示。

Magic Wand、Magic Swift 和 MP80 PRO/HR 系列 3D 扫描系统,结合其简单易操作的 Ruler3D 建模软件,可在 5 分钟内快速完成 3D 建模,具有建模速度快的优点、高还原、量产轻量化,已广泛应用于家居、文博工艺品、电商、工业、医疗、人体扫描、教育科研、艺术设计、工业检测等众多领域/零件等。 ,实现Web、小程序、网页等前端页面流畅的3D效果显示。

Magic Wand —— 专业级手持式3D扫描仪

Magic Wand是一款专业级手持式3D扫描仪,可以以每秒200万点的测量速度进行扫描,扫描精度高达0.1mm。它可以快速获取物体的三维结构和纹理数据,扫描结果自动快速拼接在一起。 ,轻松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非常适合纹理复杂的中大型产品建模。

(魔法棒)

Magic Swift —— 消费级手持式 3D 扫描仪

Magic Swift 是一款消费级手持式 3D 扫描仪,具有测量级精度和强大的全自动模型处理方法。扫描精度高达0.1mm。扫描过程不需要预热、定点、校准、固定安装等程序。即插即用,5分钟即可完成扫描,一键即可获得3D可视化扫描结果。扫描体验就像视频拍摄一样简单。 Magic Swift支持手持+转盘两种操作模式,可满足不同的扫描需求。

(魔法迅捷)

?扫描系统

MP80 PRO/HR基于非接触式相移结构光扫描技术,具有产品720°扫描建模功能,支持环形扫描模式和3D扫描模式。一键扫描,5分钟自动测绘,获取几何纹理和色彩3D数据。 3D数据精度可达0.01mm。自带BoxStudio3D专业扫描处理软件,集成了3D扫描数据自动拼接、自动纹理映射等功能,可在扫描时自动采集物体表面颜色纹理。

(MP80 PRO/HR)

Ruler3D——自主研发的3D数据 诞生 融入系统

Ruler3D是亿达独家研发的3D数据生成系统,拥有多种先进的算法和强大的工具,包括网格编辑、纹理映射、UV扩展和编辑、纹理修复、材质分离/编辑等功能整合了从原始扫描模型到白板模型再到高保真纹理模型的整个流程,最后一键发布到网上进行展示和应用。可以实现产品模型的快速处理和批量纹理贴图功能,大大简化了Scan数据处理流程。

(Ruler3D模型编辑操作界面)

2.51建模网络——3D大数据服务平台,轻松实现3D视觉营销展示

51建模网,一个易于搭建的3D大数据服务平台,是一个轻量级、低门槛、人人都可以参与创建的3D模型展示平台。它基于自主研发的Web 3D轻量级渲染引擎技术。为用户提供3D模型的在线编辑、存储、交互显示等功能,并支持模型窗口内嵌显示。用户可以嵌入模型链接在官网、小程序、公众号等平台展示。通过51建模网,企业和用户可以随时随地自由创建、选择、调用、拼接,构建理想的3D模型。同时,51建模网还可以为有深度需求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VR/AR应用系统开发服务。

(51造型网:AR汽车营销案例-几何汽车)

51建模网平台上线以来,模型库素材数量已达10万+,国内外注册用户近30万,已为数万家客户提供业务对接和配送服务。 51建模网致力于成为中国领先的海量3D模型生成与展示平台。

(51建模网:AR+3D版瓷器效果预览)

总之,为了VR/AR应用的普及,除了VR/AR技术本身需要克服的技术问题外,如何快速、高质量生成海量3D内容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待解决。只有VR/AR产业生态链的各个环节共同努力,才能最终迎来大爆发。

根据高盛预测,2025年全球VR/AR软件产业整体规模将达到350亿美元。可以预见,未来5-10年,VR/AR将得到普及,VR/ AR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VR/AR的普及,3D内容生成领域也将迎来爆发式发展。